close
圖片來源:gomaji
佛跳牆是一道閩菜中首屈一指的傳統菜肴。民間傳說此菜源自於清朝光緒年間,距今已有百餘年歷史,曾經是中國歷史名菜。
此菜最初為一福州銀局官員在家中設宴宴請福建按察使周蓮時所制,主料為雞、鴨、肉,原料約為10多種,用紹興酒壇精心煨制而成。周蓮品嘗後讚不絕口,問及菜名,該官員說該菜取「吉祥如意、福壽雙全」之意,名「福壽全」。鄭春發為周蓮的廚師,是次宴會幫廚,後對此菜加以研究改進,口味勝於先者。
某次宴會上,賓客品嘗鄭氏改進後的「福壽全」感到極其鮮美,坐中文人即興賦詩道:「壇啟葷香飄四鄰,佛聞棄禪跳牆來」。同時,在福州話中,「福壽全」與「佛跳牆」發音亦雷同。從此,人們引用詩句意,普遍稱此菜為「佛跳牆」。(維基百科)
佛跳牆菜的原料有18種之多:海參、鮑魚、魚翅、干貝、魚唇、花膠、蟶子、火 腿、豬肚、羊肘、蹄尖、蹄筋、雞脯、鴨脯、雞肫、鴨肫、冬菇、冬筍等 等。烹調工藝非常繁複:先把18種原料分別採用煎、炒、烹、炸多種方法,炮製成具有它本身特色的各種菜式,然後一層一層地碼放在一隻大紹興酒罈子裡,注入 適量的上湯和紹興酒,使湯、酒、菜充分融合,再把壇口用荷葉密封起來蓋嚴,放在火上加熱。用火也十分講究,需選用木質實沉又不冒煙的白炭,先在武火上燒 沸,後在文火上慢慢煨燉五六個小時,這才大功告成。
一百多年過去了,經過幾代名廚的改進,如今的佛跳牆主料精選「魚翅、鮑魚、刺參、大干貝、鱉裙、魚肚、魚唇、鹿筋、 鴿蛋、花菇、豬肚頭、鴨珍等,把天上跑的、水裡游的、山上長的山珍海味都包括在內,配以多種調料及家養老母雞、家養黃嘴鴨、金華火腿、鴿子、排骨、瑤柱等 幾十種原料精心煨制而成。(百度百科)
延伸閱讀>>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